首 页 民革简介 工作动态 自身建设 学习园地 参政议政 祖统联谊 服务社会 中山研究
只解沙场为国死 何须马革裹尸还
作者: 来源:
 

只解沙场为国死 何须马革裹尸还

——光汉烈士徐锡麟及其同志的生与死

 

园文支部   沈建中

 

1907年,对于中国近代革命史而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因为,这一年在安徽安庆和浙江绍兴,盛夏7月的9天之内,有两位革命党的领导人——徐锡麟和秋瑾先后殉难,两位先烈同为浙江绍兴人,而且还是表兄妹。噩耗传来,人们对他们的革命义举致以同情之心,而腐败且又残暴的清政府的丧钟也同时敲响了。

徐锡麟(1873-1907),字伯荪,自号光汉子。浙江山阴(今绍兴)县东浦镇人。出身富商之家,他是长子,父母很希望他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所以,他从6岁开始,即在家塾“桐映书屋”课读。10年的课读生涯使他既接触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治算学及天文学,廓然有感于因果之定律,宇宙之溥博而悠久,他日杀身成仁之决心,托始于是矣。”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徐锡麟眼见国事日危,与许多有志青年一样,他也开始思考中国的出路问题。随着东瀛热的兴起,他东渡日本游学。爱国和革命两大潮流,在留日青年中风起云涌,徐锡麟身历其境,深受影响,逐渐萌发了反清革命思想。后来,他结识了同乡陶成章及龚宝铨等人,会见了留日青年原“拒俄义勇队”负责人钮永建,“颠覆清政府之念,由此益专”。回国以后,更是“放言无忌”。他写了一首名为《出塞》的小诗,可为其抱负的注解: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1904年,徐锡麟经蔡元培介绍,加入了反清革命团体光复会。同期,他又与同志陶成章“相率至绍兴,谋以绍兴为根据地,施军事教育,为革命军预备”,并在浙东会党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后来,又创设绍兴大通学堂,以之为光复会的活动中心。在蔡元培出国后,徐锡麟成了光复会在国内的实际领袖。他在致秋瑾的信中写道:

竞雄同志侠览:顷接手教,谨悉一是。同志之热心热力,真情规我,字字药石,语语针砭,麟当书绅不忘。总之,我辈所作之事,必须从速成就,迟则恐有阻碍也。酌仙、逢樵、宏甫等诸同志,常变如一,麟视之必可靠,万万不会改厥宗旨,想同志高见必以为然。如同志者,有英雄之气概,神圣之道德,麟实钦佩之至,毕生所崇拜者也。麟到京后,当奉命而行,请勿记念。介绍廉君一信已收到。即请侠安。

这时徐锡麟已有了北上谋取官职,进而掌握兵权,借机起事的计划。在其表叔俞廉三的推荐下,他以道员身份指分安徽。1906年9月,徐锡麟来到安徽省城安庆,晋见巡抚恩铭。恩铭是满洲镶白旗人,举人出身,他既是当朝宰辅庆亲王奕劻的女婿,又是俞廉三在任山西巡抚时的门生。经过交谈,恩铭很欣赏徐锡麟,遂委任他为安徽巡警会办兼巡警学堂会办。

徐锡麟与秋瑾策动的皖浙起义计划是:编组“光复军”,秋瑾在浙江首先发难,袭占杭州,徐锡麟则在安庆方面组织起义,随后移师南京,以使苏、浙、皖反清革命联成一片。徐锡麟的具体计划是在1907年7月8日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之际,捕杀恩铭等要员,发难于安徽省城。

然而,由于事先未能料及的原因,使徐锡麟被迫将捕杀恩铭的时间提前到7月6日。这一天,恩铭身中七弹身亡。而革命党人的代价是徐锡麟的战友陈伯平饮弹牺牲,徐锡麟和战友马宗汉等20余人弹尽被捕。

在徐锡麟生命最后的十几个小时里,他表现得大义凛然,挥笔留下了矢志“排满革命”的《绝命词》:

为排满事,蓄志十几年,多方筹划为我汉人复仇,故杀死满人恩铭,后再杀端方、铁良、良弼等满贼,别无他故,灭尽满人为宗旨。

徐锡麟就义后,最初浅埋于安庆百花亭旁,不久移葬马山。恩铭的家属及部属,在将英雄斩首剖心祭奠恩铭后,仍余恨末消,四处寻找徐墓,企图掘墓毁尸,以泄私愤。在这种情况下,参加安庆起义、与徐锡麟一同被俘后获释的巡警学堂学生组织了秘密革命团体“竹林会”。为保护徐墓,他们决定设立疑冢,以迷惑敌人。他们将徐墓弄平,上铺草皮,而将稍远处七八处老坟培上新土,作为疑家,从而使清吏派出的掘墓者无法认定徐墓。而附近乡民则以此处为祖坟为由,与之交涉,终使掘墓者无功而返,从而保留了烈士的遗骸。

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元年(1912),徐锡麟四弟徐锡骥奉浙江都督蒋尊簋命,来安庆迎取烈士遗骸回浙安葬。在安庆,徐锡麟遗骨由前巡警学堂学生取出放入新棺后,安放在安庆西门外同善堂。移灵日,举行了悼念仪式,主祭人为安徽都督孙毓筠,前巡警学堂学生凌孔彰报告烈士事迹。时人作诗咏移灵经过:

山灵夜叫水哀啼,脚踏棕阳望浙西。

风雨摩天好归去,一抔高与岳王齐。

孙中山挽之以联:

丹心一点祭余肉;

白骨三年死后香。

在“徐案”中,要提到一个人,这就是审徐的安徽布政使、后继恩铭任皖抚的冯煦。翰林出身的冯煦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在“徐案”之后,他即上书清廷:“今日党祸日亟,民不聊生,大局阽危,日甚一日”,并认为整顿吏治乃民为邦本的首要条件。作为清吏,他无法使徐锡麟不死,却也拒绝了恩铭亲属“活剖徐心”的无理要求,并下令将“徐案”中的被捕学生全部释放。作为汉臣,他内心深处是敬仰徐锡麟伸张民族大义之精神的。烈士殉难后,他在安庆大观亭内望华楼竣工以后,将烈士的衣冠、刀剑、血衣、刺恩铭的手枪等遗物,封存于望华楼一净室之内,并亲撰联语:“来日大难,对此茫茫百端集;英烈不昧,鉴兹謇謇藐躬身”,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遗憾。这一点,与审理“秋瑾案”的山阴知县李钟岳如出一辙。冯、李二人在革命风云之际,虽不能直接投身革命,但其操守与人品却值得后人尊敬。

安庆大观亭内的望华楼,实际上成了一座不公开的徐锡麟纪念馆。民国成立后,黄兴曾来此凭吊英烈,并撰有一联:

登百尺楼看大好河山,天若有情,应识四方思猛士;

留一抔土以争光日月,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先生。

徐锡麟灵柩迎回浙江后,葬于西湖孤山之南麓。蔡元培、汤寿潜分别为之撰墓表。徐锡麟的两位战友陈伯平、马宗汉祔葬其北域。章太炎为徐锡麟、陈伯平、马宗汉三烈士分别作传,《陈传》云:

陈伯平,浙江会稽人也,名渊,以字行。少长福州,归乡里,入大通师范学校。徐锡麟甚重之,与游日本,欲学陆军,不得,习巡警。旋弃归,专习击射事。在上海踞一小阁,日陈药校试。药尝迸发,声铃铃动数十步,伯平伤身,甲错如鱼鳞,时睾人多即避,诣病院治疗。复渡日本,从药师卒受业。道既通,欲急试,锡麟辄戒之。伯平尝语人曰:“革命之事万端,然能以一人任者,独有作刺客。”刻印称“实行委员”,用自厉,梦寐辄呼端方、铁良,其用心专一如此。善方言,喜作诗,诗多亡矣。伯平死时,年二十六。

陈伯平(1885-1907)烈士牺牲时,年仅23岁,章太炎这里误作26岁,顺此更正。

《马传》云:

马宗汉,字子贻,浙江余姚人也。祖某素任侠,贫民皆倚为重。宗汉少慧,闻人诵岳鄂王祠,欣欣若有得。曰:“长大亦当如是。”及长读史传,益感慨,以破虏自誓,潜结少年有气者数人,又习英吉利语,入浙江高等学校。罢归,与同志立三蒙学堂,自督教之,诏以亡国之痛,异族之祸,弟子皆泣下莫能仰视。常购求近人言光复书,散之乡里,见者扼腕。浙江所以多义旅者,宗汉力也。顷之从徐锡麟赴日本,欲阴求豪杰,然所遇多大言自矜,宗汉大失望。归欲赴德意志学陆军,诸少年留宗汉欲有所规画,会遭祖丧,遂不行。是时虏廷下书称立宪,宗汉作书辩其妄。然士人多幸爱虏,宗汉发愤疾作。徐锡麟在安庆召宗汉及陈伯平计事,宗汉与诸生书曰:“吾此行不能灭虏,终不返矣。”锡麟既与浙东义旅成谋,期且迫,宗汉、伯平日夜部署军事。及期锡麟已诛恩铭,宗汉谓顾松败谋,召至即断头,督巡警生破军械局,援绝,伯平战死。宗汉欲焚军械局,锡麟止之,且曰:“徒死无益,亟走犹可后图。”宗汉去,半道为虏所得,系狱五十日。穷问党与,考掠楚毒,宗汉为逊言抵谰,卒不得一人主名。七月十六日,虏杀余姚马宗汉于安庆狱前,年二十四。

在徐、陈、马三烈士墓旁的西湖跨虹桥,后以原左宗棠祠旧址,改建为徐锡麟祠,浙江都督朱瑞曾有一长联题写于此:

五年前同志同谋,急不能援,死不能从,让两君偕作鬼雄,独自安乎!当时奔走呼号,梦绕皖公山,尺剑深知负吾友;

千古来奇人奇事,头可以断,心可以剖,拼一身促成民族,何其烈也。今日共和圆满,祠开越王郡,瓣香犹得告先生。

与众多的西湖名人墓葬一样,徐锡麟墓也是历经风云。1956年被公布为浙江省一等文保单位,然从1950年起就被有关单位占作他用,且历时达7年之久。墓周杂草丛生,石栏损坏,墓前台阶下被隔成猪圈,墓道上搭建物很多,杂物狼藉。1963年又被公布为浙江省省级重点文保单位,然在1964年冬的“西湖风景区清理坟墓碑塔运动”中,被迁往鸡笼山。“十年浩劫”之初,墓遭破坏,碑石无存。1981年,值辛亥革命70周年之际,遗骨重换骨殖坛,再迁风篁岭南天竺原演福寺旧址。新墓为三座圆形墓,徐锡麟墓居中,高1米,直径4米。其左为马宗汉墓,右为陈伯平墓,三墓皆用大块青石砌成,上植草皮。徐墓墓碑题“徐锡麟烈士墓”6字,为沙孟海所书。

徐锡麟墓现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徐锡麟在清光绪十四年(1888)与同邑王贞姑结婚,贞姑后改从徐姓,易名振汉。1906年生独子徐学文。徐学文是留德药剂学博士,回国后在上海开药房。1949年去台湾后,曾任台北市“樟脑局局长”。他与元配夫人冯梅贞育一女徐乃英。在德国留学期间,徐学文又与一德国姑娘(汉名徐曼丽)恋爱,后结连理,育二女一子。其中长女徐乃锦(英文名Nacy)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获心理学硕士学位,嫁蒋经国长子蒋孝文。徐乃锦是台湾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曾任台北女青年会会长、理事长,妇联会总干事等职务,2005年8月20日病逝于台北。

海峡两岸的阻隔,割不断亲情的联系。作为革命先烈徐锡麟孙女的徐乃锦曾于1993年首次回浙江绍兴镜湖新区东浦古镇寻根。2004年,适值徐锡麟创办的东浦热诚学校百年校庆,徐乃锦又一次回到祖父的故里,缅怀先人。此情此景,差堪告慰徐锡麟烈士于地下了。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后台管理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杭州市委员会    备案号:浙ICP备11032647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A座23楼 邮编:310020 联系电话:0571-87920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