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民革简介 工作动态 自身建设 学习园地 参政议政 祖统联谊 服务社会 中山研究
”观故居,走多党合作之路”——余杭民革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实践活动纪实
作者:俞旭霞、赵建华 来源:

  11月16日至18日,民革余杭总支部16人在副主委汪爱娟带领下,赴上海开展“观故居”活动。活动邀请台属支部主委蒋珠凤和市委会联络员张弛参加。

 上海的深秋在这个中共十九大刚刚闭幕日子里,显得格外精神振奋,沿着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白墙青瓦的精致老宅,片片梧桐树叶青黄交接,洒落在城市的道路上,这些古老的建筑,上了年岁的植物,如期而至的落叶,都在静静的向我们描述,近代以来,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风雨,走向盛世。

一访中共一大会址

 今年的中共十九大刚刚结束,中共一大会址成了最为热门的参观基地,我们起了一个大早就来到门口排队,远处有一个鲜明的标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共一大会址是上世纪20年上海典型石库门式样建筑,外墙青红砖交错,镶嵌白色粉线,门楣有矾红色雕花,黑漆大门上配门环,门框围以米黄色石条,门楣上部有拱形堆塑花饰。中国历史几经沧桑,唯有这古老的一抹砖红色,这一地的梧桐叶,见证了历史的曲折和坎坷,这盛世如你所愿,如今的中国已经腾飞崛起,走入辉煌。

 纪念馆的藏品主要是鸦片战争以来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献、实物、报刊、书籍和照片。鸦片战争时期,一些卖国条约,如“二十一条伤心史”一些进步青年撰写的杂志,传单,在我们的心中,屈辱和愤恨感同身受,一股脑儿涌上心头。一条破旧的棉裤,一副老旧的眼镜,一本本呕心沥血的革命著作,辗转迁移的一大会址,那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磨难的奋斗史,无一不让人强烈的感同身受,这一切磨难和不易历历在目,如此真实。然而在最后一个主题会馆让人豁然开朗,观众都簇立在一个3D立体的大荧幕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方鲜红的党旗下发表十九大的重要讲话,红旗飘扬,锦色漫天,盛世年华,鸦片战争以来,走过近代史那些年的满目疮痍,中国人民凭借着不怕困难、吃苦耐劳、敢死创新、永往直前,中国共产党和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了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在今天看来,一切都是那么值得。

  次日,我们参观了位于嘉兴南湖的中共“一大”另一个召开地点,南湖红船。

  1921年7月30日晚,中共一大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8月2日上午,“一大代表”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张国焘、刘仁静、周佛海、包惠僧等,由李达夫人王会悟作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也就是我们此次前去的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在纪念馆我们看到了李达夫人王会悟的一段访谈记录,描述了当时转移会址的不容易,她说:“当时是我一个人负责会议的安保和会址的选择工作的,由于我曾经在嘉兴读过书,有一些认识的人,就算是遇到了危险,也可以托人找一些达官显贵去帮忙营救。”很难想象,如此重要及危险的工作,当时就是由一个女同志来担任的,且安排的十分周密,确保了会议的顺利完成。值得庆幸的是,在千难万险之中,中共一大在南湖的一艘丝网船上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就如同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的那样: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二访宋庆龄故居

十里洋行是故乡,寄情家国玉华彰。

三层剑气顶红瓦,两院韶光饰白墙。

人去楼空南苑雪,燕来檐静北宫霜。

芝兰不喜迎客笑,愿伴寒梅绝世芳。

 宋庆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也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一任名誉主席。在参访故居前,大家都带着十分期待的心情。

 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位于宋庆龄的故乡——上海繁华淮海路上闹中取静的一处。走进来到宋庆龄故居的大门,30 多株百年香樟簇拥着一幢优雅精致的乳白色建筑,葱郁华盖,这就是宋庆龄生前居住的地方,前后都是绿油油的草坪。在宋庆龄故居纪念馆门口,我们看到的是那一尊熟悉的宋庆龄雕像,纯白如玉,温婉端庄。走进宋庆龄文物馆,走近一代伟人宋庆龄先生,时而觉得她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她生前照片、书信、手稿等亲属物品,显示她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喜爱手写稿,喜欢为自己起草演讲稿,喜欢精致的镂空旗袍,还有一些放在现在都显得时尚的个人用品。时而又觉得她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一名女性,她的生前用品里有着各国领导人赠送的礼物,她的各类手稿和著作呕心沥血,她维护世界和平,为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争取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走进主楼,是宋庆龄故居,所有的家具都是小巧精致绝不张扬,一套1.5的双人床藤木家具是宋庆龄结婚时父母送给她的嫁妆,一台旧式打印机是为了怕吵到保姆休息,搬到了盥洗室,这位伟大的女性就是在盥洗室起草她的一些生平的重要发言和著作,她对一个普通工作人员的尊重更体现了她平凡又伟大的精神情怀。

三访朱学范故居

沪上红桥育七官,悠悠黄浦水不寒。

神州万载风尘绝,工运百年正路宽。

渡海求学期报国,兴民抗敌誓冲冠。

东风唤雨沉云暮,故院新秋落叶丹。

 “观故居”活动第一站,走访了位于上海郊区枫泾的朱学范故居,他是我国杰出的爱国民主战士和政治活动家,中国工会领导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七届中央主席、第八届名誉主席。1905年至1925年,著名爱国人士朱学范在此度过童年时代。为上海地区传统砖木结构两层楼民居,上下共10间,建筑面积150平方米。

 据介绍,1905年6月12日,朱学范出生于上海老北门城里,他父亲朱寿山为枫泾人。在幼年时代,朱学范常随父亲回枫泾老家走亲访友。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朱学范回到枫泾老家避难。担任国家领导人后,朱学范十分关心家乡枫泾的建设和发展,多次回家乡视察指导。1996年1月7日,朱学范在北京逝世。4月10日,他的骨灰安葬在枫泾公墓。

 上海枫泾,是一个有着1500年历史的江南古镇。我们来到朱学范故居时恰逢细雨婆娑,蒙蒙烟雨随屋檐飘落飞扬,江南院落情趣尽在其中。整个故居为砖木结构,虽然有百年多历史,如今房屋仍坚固无损,可见当地的文物保护部门落实了十分科学及相近的保护措施。

 故居里面展示了老人在晚年的书房家具及生活用品,都留下了朱老朴素而又伟大的气息,这些简谱的旧家具折射出朱老一生辉煌灿烂又艰苦朴素的生活聚光。

开展党务工作交流

 此行,民革杭州市余杭总支部、台属支部和民革上海市委联四总支部进行了友好的交谈,郭青岭主委专程赶到上海参加交流活动。就深入贯彻学习中共十九大精神,促进两岸统一,开展了党务工作交流。

 会议开始,傅旭升主委代表联四总支热烈欢迎余杭总支、台属支部同志们的到来,并细致地介绍了联四总支悠久的历史、党务工作开展的现状,交流了组织发展中的问题与困惑。随后,郭青岭主委也详尽介绍了余杭总支。作为一个年轻有活力的组织,余杭总支部的党员在当地的各个方面都获得不菲的成绩和声誉。蒋珠凤为大家讲述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作为蒋介石的第二代亲属,蒋珠凤女士亲身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程,她用精炼的语言为党员们讲述了她的所见所闻所思,并于大家分享了就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两岸一家亲”,深度解析就几十年来此次讲话对两岸统一的重要意义,也对推进两岸统一的表达了期盼。

 经过交流,双方会上达成了共识,希望将两个支部结对成为友好支部,希望能够通过长期的交流和友好往来达成共同促进。

 此次活动得到了民革上海市委会的周到安排和各参观地民革组织的热情接待。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后台管理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杭州市委员会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0496   备案号:浙ICP备11032647
地址:杭州市民中心B座25楼 邮编:310020 联系电话:0571-87920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