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民革简介 工作动态 自身建设 学习园地 参政议政 祖统联谊 服务社会 中山研究
下城一支 桑坚信:对我省深入开展“五水共治”工程的两点建议
作者: 来源:

  201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全省共抓“五水共治”。不仅大江、大河和湖泊成为关注焦点,百姓身边的污臭水、村内常见的大小沟渠也成得到有关部门的注意。经过初步治理,许多地区水质得到改善,“下河游泳”不再是一句戏谑,不再是人们心中的期待,看着多年未见的鱼儿重游身边的溪流,百姓对“五水共治”工程的满意度、认可度逐渐提高。

  “五水共治”的实施尚不满一年时间,取得的成效却如此显著,这主要得益于决策的科学性和措施的准确性。治水文件、条例、办法的出台,让治水有据可依;以浙商为代表的各界人士的积极配合,为治水提供有力保障;专家、学者的建言献策为治水提供智力支撑;老百姓的广泛参与,为治水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不得不承认,浙江现有的环境已经非常脆弱。多年来,诸多中小企业对环境重要性认识远不够,加之自身能力有限,保护更是无从谈起。此次重拳突击,效果立竿见影也在情理之中。

  “五水共治”对浙江的重大意义毋庸置疑。但在“五水共治”工程如火如荼的开展过程中,我们需要清醒的看到问题依然存在,要把“五水共治”落到实处,需要更多的反思和更加务实的行动。

  首先,要坚决杜绝“一阵风”式的工作方法,需建立长效机制,将“五水共治”长期开展下去。

  根据浙江省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浙江“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路线为:三年(2014-2016年)要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五年(2014-2018年)要基本解决问题,全面改观;七年(2014-2020年)要基本不出问题,实现质变。

  为了配合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浙江省政协从今年2月起开展“三级政协联动、万名委员同行、助推五水共治”民主监督工作。据有关数据显示,截止到目前,政协围绕“五水共治”召开资政会、常委会议45次,提案办理1400余件,组织委员视察与专题调研1601次,召开各类座谈会1894次,组织明查暗访小分队1139支,实地查访1281个乡(镇、街道)、5886个村、4971条河(江、溪)、2848家企业,发现各类问题3598个,已经整改1940个,正在整改的1459个,待整改的199个。举办治水讲座、沙龙49场次,收集“万言千策话治水”意见建议256条,举办政协委员话治水、民生论坛、电视问政会27场,向当地党委政府报送治水社情民意信息972条。

  数据显示,“五水共治”以破竹之势在半年时间得以开展。但这样的势头能保持多久,无人知晓。为此,需要建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循序渐进,逐步开展。少一点形式主义,多一些实实在在的措施;少一点“一阵风”式的热情,多一些耐心和坚持不懈的斗志;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些深谋远虑是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原则。治水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常抓不懈。

  其次,要确保治水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杜绝走形式盲目参与。

  在“三级政协联动、万名委员同行、助推五水共治”民主监督工作指导下,政协委派885名政协委员担任政府治水监督员,建立治水联系点1624个,1206名政协委员担任“河长”,6334名委员认领河道保洁绿化工作,结对服务“五水共治”工程建设项目4557个。

  这样的举措确实转变了政协委员的工作作风,让委员深入一线,了解民情,充分发挥自身民主监督职责。但不能忽视的问题是政协委员来自各个领域,并不是所有委员都是治水领域的专家,并不是所有委员都擅长环境方面问题,非专业人士的监督作用有多大,值得思考。“河长”的职责能发挥多大作用,有待商榷。在近两千次座谈中,有效发言有多少,还需反思。

  “五水共治”作为当前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全省人民重整山河的决心和壮士断腕的斗志,更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手段,在治水的开局之年,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政协委员在发挥监督作用的同时,要坚持科学监督,不能盲目参与,只重形式。开会的次数不能决定水质的好坏,发言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才是需要关注的内容。委员需提高自身素质配合完成监督工作,有关部门更应注重工作的实效性,避免“一刀切”。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后台管理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杭州市委员会    备案号:浙ICP备11032647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A座23楼 邮编:310020 联系电话:0571-87920392